人禾觀點
-
貢寮水梯田百年埤巖復復修!
猶記得今年夏天,東北角久久沒下雨,基隆遭逢旱情,更出動了國軍到雙溪河協助浚挖河道、抽取潭水,部分東北角居民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生活水源即取自雙溪!當農民看著雙溪河河床乾枯、魚蝦蟹的保命深潭被抽水,都說:「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
閱讀更多 →最新文章10 月 7, 2022 -
生態保全型農業與北海岸台北赤蛙保育的甜蜜碰撞
台北赤蛙(Hylarana taipehensis)是一種體型纖細修長,吻端長只有3到5公分,體側還帶有白色條紋的小型蛙,整體上就是一個50元硬幣的大小。依現有調查結果顯示,台北赤蛙繁殖及幼生期,需倚靠池沼、草澤環境,成...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9 月 26, 2022 -
金門植物觀察筆記-民俗植物篇
上回我們分享了金門植物生活篇,這次我們來說一下金門民俗植物的應用。植物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與許多文明、族群發展出密不可分的關係,幾乎每個地區都會衍生出當地獨特的民俗植物。和各地鄉親聊天的過程,就能發現許多風俗民情的大不同...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6 月 16, 2022 -
金門植物觀察筆記-生活篇
金門植物園裡種植超過500種的植物,今年的新課程「綠野採集任務」也即將在下半年與大家見面,帶著夥伴們一起在植物園裡瞭解植物與生活的連結。而課程的內容請容我們先賣個關子,但植物跟人們生活的關係可是密不可分,食、衣、住、行、...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5 月 24, 2022 -
情定田寮洋
人禾與田寮洋的情分,源自2011年在東北角淺山濕地保全的投入,當年除了啟動貢寮山區的水梯田保育工作,同時也開始關注同水系下游的田寮洋洪氾平原。令人驚訝的是,這片由水田、旱作耕地、草澤、埤塘(原是低窪的棄耕水田)構成,且為...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5 月 17, 2022 -
台北赤蛙的蟲蟲篇
瀕危物種是指很可能會絕滅的物種,代表者這個族群在臺灣快要消失了。臺灣的原生種蛙類有 32 種,目前有7種面臨生存危機,被列為保育物種,而我們持續關注與調查的台北赤蛙即是其一。台北赤蛙是本團隊致力保育的物種,但,拯救一個物...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4 月 29, 2022 -
綠毛”藻”大戰
眼前綠油油的綠毛毯,難道是新的網美打卡熱點嗎? 這畫面其實是幾週前的田寮洋水田,看似舒適柔軟的「綠毛毯」其實是一種外來入侵種植物「粉綠狐尾藻」。美麗的名字與討喜的外型,可是讓農民氣得牙癢癢,除了增加農事的困難度,連帶也影...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4 月 15, 2022 -
金門的戰地植物兵
2017年與金門植物園的合作,開啟了搭乘金門與臺灣往返的班機人生,不管是家住金門到台北、宜蘭出差的同事,抑或是從宜蘭、台北到金門出差的同事,兩邊都好奇彼此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今天由台北、宜蘭的夥伴視角,將分享金門最日常的植...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3 月 22, 2022 -
虎Cares?生活中的虎朋友
「虎年行大運」、「虎虎生風」、「虎嘯祥瑞」,過年期間無論在社群媒體還是家中客廳,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虎年吉祥話。整天聽到「虎」來「虎」去的你,有沒有想過,或許有一些同名為「虎」的動物朋友,就在你的生活周遭? 年假後的第一...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2 月 1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