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禾看環境
一個轉念,或許環境有了更多的機會;一個轉變,或許更多的生命留了下來;
這裡,我們分享我們的觀點與想法,也期待激發更多的可能!
-
環教主題教材出借服務!以遊戲帶動學習與思考
人禾自有教材,每年一產出,至今年度已累積出版多套環境教育教材,過程收到不少迴響,也聽到了教學者的需求: 終止備課與製作教具的兩道輪迴中。 不需為一次性或試驗性的教學而採買教材教具。 在課程中融入遊戲,讓學習者透過活潑的學...
閱讀更多 →最新文章10 月 11, 2022 -
貢寮水梯田百年埤巖復復修!
猶記得今年夏天,東北角久久沒下雨,基隆遭逢旱情,更出動了國軍到雙溪河協助浚挖河道、抽取潭水,部分東北角居民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生活水源即取自雙溪!當農民看著雙溪河河床乾枯、魚蝦蟹的保命深潭被抽水,都說:「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
閱讀更多 →最新文章10 月 7, 2022 -
生態保全型農業與北海岸台北赤蛙保育的甜蜜碰撞
台北赤蛙(Hylarana taipehensis)是一種體型纖細修長,吻端長只有3到5公分,體側還帶有白色條紋的小型蛙,整體上就是一個50元硬幣的大小。依現有調查結果顯示,台北赤蛙繁殖及幼生期,需倚靠池沼、草澤環境,成...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9 月 26, 2022 -
金門普渡文化-農曆七月,是最慈悲的月
又到了分享金門的時間,這陣子的金門觀察筆記收到了很多迴響,原來在小小的浯島上,有著許多融合在地獨特生態與人文脈絡的有趣故事,而這次我們要來談些什麼呢? 這次的應景主題是許多人敬畏,但其實是蘊涵著溫馨情懷的農曆七月。在傳統...
閱讀更多 →最新文章8 月 30, 2022 -
大開眼界! 不簡單的資源循環
學生們放電的暑假,也是老師充電的時候。七月中下旬,我們跟著環保署的腳步,與資源循環議題種子教師們一起走訪數個經典案例。我們造訪了: 【玩艸植造】認識蒲草吸管的友善與資源循環價值。 【傑作陶藝】看見陶瓷再生技術的研發有望減...
閱讀更多 →最新文章8 月 15, 2022 -
金門植物觀察筆記-民俗植物篇
上回我們分享了金門植物生活篇,這次我們來說一下金門民俗植物的應用。植物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與許多文明、族群發展出密不可分的關係,幾乎每個地區都會衍生出當地獨特的民俗植物。和各地鄉親聊天的過程,就能發現許多風俗民情的大不同...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6 月 16, 2022 -
金門植物觀察筆記-生活篇
金門植物園裡種植超過500種的植物,今年的新課程「綠野採集任務」也即將在下半年與大家見面,帶著夥伴們一起在植物園裡瞭解植物與生活的連結。而課程的內容請容我們先賣個關子,但植物跟人們生活的關係可是密不可分,食、衣、住、行、...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5 月 24, 2022 -
情定田寮洋
人禾與田寮洋的情分,源自2011年在東北角淺山濕地保全的投入,當年除了啟動貢寮山區的水梯田保育工作,同時也開始關注同水系下游的田寮洋洪氾平原。令人驚訝的是,這片由水田、旱作耕地、草澤、埤塘(原是低窪的棄耕水田)構成,且為...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5 月 17, 2022 -
台北赤蛙的蟲蟲篇
瀕危物種是指很可能會絕滅的物種,代表者這個族群在臺灣快要消失了。臺灣的原生種蛙類有 32 種,目前有7種面臨生存危機,被列為保育物種,而我們持續關注與調查的台北赤蛙即是其一。台北赤蛙是本團隊致力保育的物種,但,拯救一個物...
閱讀更多 →人禾觀點4 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