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生態綠網|數一數,陪伴土地的這些日子

1 月 14, 2021 9:23 下午
facebook-share
google-share
line-share

分享給朋友

臺灣位處於亞熱帶與熱帶交界處,具有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和自然資源,更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了保護這些生態環境,政府透過各種自然保護區的劃設,試圖保護這些重要的生態環境。但台灣有著從高山遞降為淺山丘陵、平原及海岸的地形特色,愈往下游,人類聚落和土地利用愈密集。以農田生態為主的淺山區域,是多數人居住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近六成保育動物的棲息地。在這些難以劃設成為保護區的區域,相較於隔離式的保護區,需要在人民利用土地維持生計與生態環境永續之間找到平衡。

因此行政院推動國土生態綠色網絡,希望串聯台灣「森、川、里、海」不同的環境,達到人與自然永續共生。這一年,我們長期駐點於石門、三芝、貢寮、田寮洋等四個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區域內,進行生態監測與調查、生態服務給付、棲地營造、友善生產輔導、友善農產推廣與行銷、保育宣導教育活動等工作項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在這些地方都做了些什麼吧~


【石門、三芝】為台北赤蛙及唐水蛇留一畝田

  • 生態系服務給付的理念為「為環境保育、維護使之可永續利用而付費」。對於合作農戶,他們所提供的是生態系維護的服務,是環境經營者,因此提供相對應的成本支持。我們原則上每週將會視察1次,與農民互動,瞭解合作田區、周邊環境狀況,記錄田區作物生長狀況,並給予管理上的協助(如移除外來種)。

協助割稻 / 討論如何清除李氏禾

  • 人禾基金會在2020年成為棲地維護管理者,管理台北赤蛙可能利用的草生地環境,並同時種植高經濟作物【阿里磅紅茶-硬枝紅心品種】,期望帶動石門區農戶一同採用環境友善農法種植高經濟作物【阿里磅紅茶】。今年種植不幸遇到乾梅,乾旱時間長,又遭逢石門水圳源頭崩塌,在水源不穩定的狀態下,使部分茶苗折損,但茶園目前已擁有穩定的草生帶,在10-12月期間,日常行走不時可發現長腳赤蛙、拉都希氏赤蛙、蜥蜴或蛇類出現在茶園中,儼然已成生物棲息躲藏的好地方!

茶園刈草 / 茶苗害蟲-捲葉蛾

  • 今年針對水域環境類群及保全對象潛在進行調查,以利了解台北赤蛙及唐水蛇,現階段分布區域、族群數量及可能的食性等生物資訊,了解影響生物現象的因子,以提供棲地管理的策略擬定。
    • 在石門區進行進行兩棲及爬行類調查、魚蝦蟹螺貝類調查、水生植物調查、草生地節肢動物調查。根據調查,4~5月僅聽到4隻台北赤蛙鳴叫,其餘月分則未再發現鳴叫聲。另外根據調查發現外來種斑腿樹蛙、食蚊魚、吳郭魚、福壽螺及人厭槐葉萍,皆由我們協助移除以利原生生物生存。

魚蝦蟹螺貝類調查 / 筊白筍田蝦籠設置

    • 在三芝區域進行兩棲及爬行類調查、魚蝦蟹螺貝類調查、水生植物調查。目前估算6分地的水梯田(張家水田)中唐水蛇族群量約為455隻,鉛色水蛇為60隻,另外發現的唐水蛇多半伴隨著些微傷口,推測是因競爭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此區的族群已達飽和狀態,但此狀況尚需科學數據才可證實。此區蛙類大略可根據各種蛙類繁殖期出現數量的波動,另外也發現數隻外來種斑腿樹蛙,皆於調查時陸續移除。

張家大伯田夜晚調查記錄 / 張家大伯田(非合作田區)調查到唐水蛇

  • 於08/15(六)、08/29(六)辦理共2梯次活動,規劃於石門阿里磅地區參與台北赤蛙棲地營造及維護管理,讓參與者能夠透過此活動,體驗兼顧農事生產及棲地維護、生態保育的生態系服務給付概念。

了解國土生態綠網目標及概念 / 進行夜間觀察,尋找台北赤蛙

  • 協助農戶朱明地種植茭白筍及菱角,此兩作物截至10月底皆已收成完畢,其中茭白筍僅試驗種植,因此種植面積不大,但今年收成狀況良好,在友善農耕狀態下,無害蟲疾病肆虐,收成的茭白筍肥美甘甜,農戶朱明地非常滿意,考慮明年擴大種植販賣,而菱角則受菱角褐水螟蛾危害,收成狀況不佳。並與新南田董米合作協助三芝張家水田茭白筍販賣。農產品方面,現階段成功找到支持友善農耕理念的團購戶,一戶約可一次的購買量皆可達百斤以上,對於未來產品銷售是一大助力,且開創了生態觀光農場的一個可能性,如能進一步取得綠色保育標章將能更加穩固產品行銷論述,另外此次也受到夜觀團體的諮詢,可望規劃唐水蛇夜觀之生態旅遊行程,但實際執行尚需進一步規劃。
    延伸閱讀:「水蛇腰.美人腿」-茭白筍之美人腿的誘惑

【田寮洋濕地】看燕鳥群飛、嚐野鳥飯包

  • 持續進行生態監測,包含鳥類、兩棲爬蟲類、魚蝦蟹螺貝類。並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資料分析,試圖了解物種族群和當地地貌變化的關係。

小斑龜及合浦絨螯蟹(紀錄後放回)

  • 完成8梯次的田寮洋綠網小旅行,包含10月的《悠游水網與水域生物調查》2梯次、11月的《農事與鳥類調查》2梯次、與友善野鳥飯包販售活動同時舉辦的《賞鳥與友善飯包特別場次》4梯次。帶領民眾了解田寮洋在地的生態環境,並推廣國土生態綠網的重要性。

友善農事體驗

  • 在草嶺古道芒花季期間,我們與福隆里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共餐烹飪志工群合作,使用田寮洋的友善耕作稻米與在地食材,於福隆火車站舉辦為期一週的友善野鳥飯包販售活動。讓經過的遊客都可以透過「吃」來幫助田寮洋的友善農產。

季節限定野鳥飯包

  • 三面光的無名溪,是田寮洋地區的主要排洪設施,在不影響排洪及堤頂農用便道功能的前提下,我們於水泥壁上加裝麻繩網,幫助不慎掉落溪裡的生物攀爬脫逃。並在10月底前協助完成翻犁,使休耕的水田保持湛水狀態,讓來田寮洋停留休憩的冬候鳥有更多舒適的棲地。我們這次用除草機代替除草劑,雖然會耗費更多的人力,但保留了相對友善生物的地貌。

翻犁+湛水=水鳥棲地 / 無名溪棲地營造(麻繩網)

延伸閱讀:友善野鳥飯包開賣囉!
觀看花絮:悠游水網與水域生物調查|花絮影片精華板


【貢寮】水梯田與山村的故事

  • 從2011年開始的貢寮和禾水梯田,「人禾」跟「和禾」一起走到第10個年頭。狸和禾小穀倉既是第一線的環境照顧者、協助生產班販售米糧與加工品,也能對環境進行調查監測、管理與巡護,每月都為貢寮留下許多精彩畫面。在狸和禾駐地的高頻度觀察與調查中,水梯田的生物紀錄來到293科811種,其中有14種名列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
  • 不過與此同時,一起合作的農戶也長了10歲,最熟男的秋金伯便從80歲青年,邁向90歲壯年。隨著年紀增長或許力不從心,有些農戶會希望有人可以接下自己照顧一世人的田,也有都市來的朋友期待可以過水梯田耕作的生活,於是「人禾」、「狸和禾」媒合兩者希望的下階段共同目標便越來越明朗。

小莕菜、青鱂魚跟野慈菇 / 二哥農事教學

  • 在林務局支持下,我們從2019年開始著手盤點、修繕山上可用的住宿空間,配合主要合作田區及農戶不遠的距離,讓師徒傳授或小型農機共享更容易發生。透過2天1夜的《山村生活工作坊》跟不同夥伴相遇,彼此若確認價值契合,就加進有農事隨揪的換工群組,讓一年中的換工學習更能隨時節發生。而在狸和禾新夥伴-珮瑜加入不久後,位處水梯田跳島廊道關鍵位置的新復耕田區也完成了蓄水、做好2021年耕作的準備(笑)。

換工人力協助白茅屋頂修繕 / 復耕田區完成蓄水

  • 隨著我們在貢寮的時間日久,對地方的了解也累積越多。狸和禾與一些台大保育社夥伴,一起在沙丘紀錄到稀有瀕危植物的存在,並在幾場與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的磨合與理解後,阻止了大工程可能對沙丘棲地的破壞,促成下階段保育的可能性。

疏花佛甲草(接近受脅 NT) / 協助樹伯田割稻

  • 我們則透過訪談,累積起對於雙溪河流域保育議題的更多認識。其中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在九孔池復育珊瑚的工作,雖現有少部分評論關於東北角點位的不適合或九孔池夏天可能過熱。但若沒有進一步的環境監測,其實很難斷言不適合。而除了監測之外,我們也了解到九孔養殖的飼料排出”可能”會改變環境對珊瑚或藻類的偏益。若未來有環境監測結果證實,就可以在養殖戶本來就在清除池內海漂垃圾的努力上,再微調既有行為鼓勵更好的漁產養殖發生。
  • 在跟「和禾」一起走的路上,人禾2016年底便從保育議題推動、監測查驗機制的建立轉移等工作,調整為體驗產業執行與產業環境改善的協力角色。也請大家持續關注狸和禾小穀倉發生的故事,享受在地方發生的趣味與精彩。

分類: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