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在進入冬季之後,常有著綿延無盡雨勢一路下到隔年的初夏,這是印象中的貢寮。但在常態性的雨季過後,今年山上水梯田的夥伴們也面臨著超乎預料的發展:極端氣候進行式。
氣候變遷與田壁挑戰
6月中旬,正祈禱雨停後的陽光可接續投入,以得稻穗飽實,今夏卻迎來連續好些時日的高溫無雨,農學徒的稻穀竟然兩天就日曬完工,還曬到沒有度數(註:穀物測量水份計10%以下),農戶師傅過往的經驗多是需時3-4天,若前後遇到午後西北雨與陰天,也是快一週才能完工。
終年蓄水的和禾水梯田也無法抵擋這大旱,原來許多田壁在大旱期間因異常的氣候出現較多的裂隙,當9月又開始下雨後,陸續就傳來農戶夥伴自家田區田壁崩落的消息,大雨沿著田埂旁乾旱產生的裂隙沖刷切割,失去支撐的田壁更加脆弱,滑落的規模較往年更顯著。修復田壁是個大工程,貢寮的先人們便是擔心田壁滑落,而維持終年蓄水的田區樣態。
與天候爭取時間,細工慢作為守護
田壁再修復有兩種方式:可選擇土壁或是石壁。利用疊石所構築的石砌田壁穩固性高,未來也較不會再發生崩落事件,先人開墾田區多半在地取材,石砌駁坎材料多半是開墾附近田區就收集打造,現在山村人力少,若要用砌石修復術,光是素材取得會相當不容易,況且開墾百年以上的田區,附近已撿拾不到太多石頭。所以這次修復,我們採取土壁的方式進行,而土壁修復需要等待好天氣,依天候行動,本來與換工揪的夥伴約好施作日子,無奈當天土壤依舊泥濘無法施作,等到可工作的時機,又回到人數少少的班底。不過我們依然把握冬日難得的適合天氣,跟著農戶老師,一步步地完成:
- 步驟①預備好工作區域:崩塌處的土塊也要避免過於泥爛,便於後續施作,於是這段時日崩壁處的田區已早早隔絕田水的注入。
- 步驟②選材與打樁:阿伯以樹杞作為杙仔khi̍t-á (註:即土堤支架),樹杞是枝幹較為耐用的闊葉樹種,因此以樹杞作為土堤支架以強化穩固。選定材料後,接著在崩塌田埂區域寬度約中間之處,依序打下木樁數隻,沒有限定數量與間距,只須注意要回填土壤不能過於潮濕,避免又從木樁間溢出,這次崩塌長度約180公分,用了5枝木樁,其直徑約為5-6公分。(左下圖為鑿打出下木椿洞的大槌工具,右下圖為下木椿的動線)
- 步驟③內層田壁施作:較大的石塊與土壤先以圓鍬鏟回填放在木樁內側,土團上方透過腳踩或是圓鍬逐漸敲緊夯實下層回填土,碎石塊也盡量丟,慢慢地由下一層一層完成內側土牆。
- 步驟④外層田壁施作:一樣的工序,由下往上堆疊土團,後面幾乎挖不太到鬆軟的土,我們都雙手挖土,阿伯阿姆說這樣是「屎手較快」,稍微用手臂的力量將土團砸上貼緊,漸漸的木樁消失在土團之後,田壁完成。
- 步驟⑤再造田埂:田壁的最上端,用鋤頭修出田埂,恢復田區蓄水。
突然來的高昂歡呼:水梯田一天又平安的度過了,感謝貢寮山村和禾農夫的努力,又再度保護水田裡的小生物!冬季到了,大家可好好休息與等待,來春再與田間生物相逢,也為新年度的田作農事持續大展身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