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飯皇帝大!全新視角思考做田這件小事
隨著食農教育風氣興起,人們越來越講究每天吞下肚的三餐是從何而來。無論是作物栽培方法、食材加工過程或是食品相關廢棄物,連農村地區的土地利用模式都逐漸受到社會關注。為提升民眾對於糧食生產、友善環境、鄉土文學、食品安全等認知,本會於108年申請環保署環境教育基金補助,辦理「2019年宜蘭縣里山倡議暨生態農業環境教育推廣計畫」,以既有的「田田有意思」系列課程為基礎,另外新發展4套不同主題的教學方案。
誰為農民服務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隨著時代演變至今的農田水利會、農會、農業改良場、農機具資材行、育苗及代耕業者,提供專業技術諮詢、販售各式農事工具、解決耕作疑難雜症,這些單位各司其職,與農民生活密不可分。你正打算從農嗎?立馬訂閱「做田人日報」好好認識這五大農業服務單位,包準你事半功倍、輕鬆翹腳當個快樂農夫。
做田人日報~讓農友確實掌握第一手農業資訊的最佳刊物?
選我!選我!水利會小組長可以幫你巡水、清淤喲~
五大農業服務單位,你認識多少?
農田裡的文學家
「諺語」是早期社會流傳下來的通俗短語,內容可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型態與生活經驗智慧。透過諺語拼字競賽,遙想五、六零年代人們靠天吃飯的農村生活樣貌,認識人與自然、農耕之間的緊密關係。除了學習常見的諺語,亦引導學員將諺語運用於日常對話中。在感受鄉土趣味的同時,也持續傳承這極具本土特色的農村文學。
計時3分鐘,你能拼出幾句諺語?
農田文學家花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拼出最多完整的諺語句子!
農田文學家花絮:田無溝,水無流
農田文學家花絮:大隻雞慢啼
食米不知米價、歪嘴雞食好米、食飯皇帝大…跟「米飯」有關的諺語為數不少,相信大家耳熟能詳。稻米是國人的主食,除了三餐粥飯,還有各式各樣結合禮俗及歲時節氣的米食糕餅點心。由此可知,農田不僅有「糧食生產」的功能,它的存在更建構出地方歷史文化,與經濟產業、生態環境亦互相牽動著。
連連看 米食文化
->反白看解答:125・251・343・414・532
地主選擇題
突如其來的一塊繼承農地,像是一份大禮從天而降,然而,它在每個人心中有著不同價值。對於已經有穩定的工作的你,長輩遺留下來的這塊土地似乎成了燙手山芋。變賣土地賺現金?跳坑轉職當農夫?掏錢請代耕業者維持地力?農地的未來有各種可能性。本課程著重於價值澄清,透過聆聽、討論以理解不同立場之觀點,再重新檢視如今吵得沸沸揚揚的農地議題。
上萬組不同的事件卡片排列組合,將翻轉你的人生規劃
輪流分享對於農地去留的決定,也聽聽他人的想法,培養同理心!
基改高峰會
基因改造技術解決了糧食不足的問題,提供人民溫飽,同時也帶來意想不到的衝擊。五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進行這場關乎人類未來的高峰會議,衷心期盼能和平解決眼前的困境。本課程透過角色扮演,以客觀中立的方式認識基改作物的優缺點,培養對基改議題的興趣及理性思考能力。
外交大使們四處奔走與各國談判,尋求解決之道
國家代表輪流發表行動宣言,為人民爭取最佳利益
基改高峰會花絮:內部討論,取得共識
基改高峰會花絮:綠藻國代表上台發言
2019年宜蘭縣里山倡議暨生態農業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於108年共執行成人研習11場次(322人)、班級推廣19場次(447人),並分別在宜蘭柯林社區及內城社區辦理二日型「田田有意思教育推廣工作坊」共2場次(64人)。工作坊除了分享上述4套教學方案,亦結合在地自然人文資源進行社區參訪,認識具備環境教育意涵之相關產業。此外,為呼應「世界糧食日」,特於10月11~12日舉辦「2019宜蘭農地論壇」,邀請各界學者從氣候變遷、農業政策、食農教育、小農市集等多元面向,共同深入探討糧食議題。
工作坊:臺灣大學郭華仁教授與全體學員合影
工作坊:「跟著節氣看耕地」教學方案演練
工作坊:綠色輕旅行~柯林社區單車巡禮
工作坊:體驗內城社區鐵牛力阿卡生態旅遊行程
工作坊:參訪社區湧泉,認識水資源的珍貴並思考可能的保育行動
農地論壇:邀請各界學者進行專題演講
農地論壇:參加者提問與交流
農地論壇:現場展示「田田有意思」教具並講解操作重點
累積至今,「田田有意思」系列課程總共有 10 個主題,適合學校班級或成人團體操作學習。針對上述 4 套課程,本會也將於近期推出教案手冊以供學校老師、環境教育工作者參考。若您對「田田有意思」的課程感興趣,歡迎主動洽詢、申請。
田田有意思系列課程諮詢資訊
land.eeft2015@gmail.com
(03)922-16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