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介紹

金門植物園

實踐初始~

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後,由肩負培育樹苗任務的太武苗圃轉型而成的金門植物園,累積多年教育推廣經驗,目前逐步朝向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目標前進,2017年與本基金會開啟專案合作,共同將園區資源轉化為環境教育課程方案、進行教學人員知能培力、提供認證申請的調整建議。園區於2019年4月2日正式獲頒認證的肯定,本基金會也正式參與場域的環境教育推廣與經營管理,期待以公私協力的模式,成為遊客認識金門生態與保育工作的平台。

金門植物園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肯定,提供優質的戶外學習服務。

精彩課程~

於開園時間,遊客可自導式參觀園區的展示館與步道,現場亦有定時場次的劇場播映服務。在基礎的遊客服務之外,本基金會協助整合園區的教學資源,供團體預約制的環境教育課程服務,包含:園區解說、戶外教學、主題活動等。2019年度為專案委託合作之始,一步一腳印穩中求好,持續發展多元的教育推廣模式,引領大眾體驗金門、認識在地生態與故事。
<<課程說明:2019「金門植物園」環境教育課程>>
<<相關花絮:來金門植物園,尋找綠色風獅爺>>

DIY活動可自選主題,是老少咸宜的熱門服務。

金門植物園2019年度課程型錄一覽。

逐步累積~

  • 2008年5月9日,正式開園啟用。
  • 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由金門縣林務所專業委託本基金會進行環境教育方案規劃暨人員培力計畫。
  • 2019年3,由金門縣林務所專業委託本基金會進行環境教育及場域發展經營。
  • 2019年4月2日,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108)環署訓證字第EC104003號)。

看看園區的古往今來

古稱浯洲的金門,治理發展可追溯至千餘年前的魏晉南北朝,人們為躲避五胡亂華的戰亂移居至此;經過各朝代的發展與戰火後,頗富文化的海上仙島卻變成童山濯濯、風砂遍野之地。水源不足、土壤肥力不高(花崗片麻岩與紅壤土組成)與強烈的季風吹拂等因素,為祈求人畜均安、產業興旺,島上的「厭勝物」民俗信仰興盛,例如各村庄都可發現大小、型態各異其趣的「風獅爺」,便是人類與環境交融產生的在地文化。

裸露岩塊與紅壤土,是金門地景的一大特色。

將時光機快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兩岸戰火讓人們生活更是辛苦。為了增加蓄水、改善風沙的現況,胡璉將軍率領軍人開始困難重重的種樹造林;有賴前其軍民同心呵護、後期金門縣林務所用心經營,當年栽下的樹苗已蔚然成林,成為「綠色風獅爺」而保家衛土。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後,肩負培育樹苗任務的太武苗圃逐漸卸下重擔,比鄰苗圃的軍營也一同在縝密的規劃下,轉型成為金門植物園。

金門植物園由苗圃、戰地與生態的元素交織而成。

植物園mix砲陣地,是園區的一大特色。

金門植物園位於金門島的中央偏東側一帶,與最高峰太武山比鄰;占地26公頃,園區內有旅遊資訊站、螢火蟲展示館、老兵故事館、三處生態劇場、步道景觀…等設施,2008年開園啟用後成為民眾健行踏青的必訪場域。園區調查共有131科372屬564種植物,其中金門原生植物佔265種,豐富的植物與生態是一大特色;加上積極參與金門地區的生物保育行動,舉凡淡水魚類「大鱗梅氏鯿」流放、螢火蟲棲地營造與復育、原生植物保種、野生生物救傷的成果推廣…等,讓這裡成為兼具知性、休閒與保育的景點。
<<延伸閱讀:季節鈴聲響!初夏金門的住客色彩>>

園區景觀與棲地多元:樹林、水域、步道、草地一應具全。

在環繞的砲堡中欣賞:環型、球型與鯨豚劇場,千萬別錯過

除了造林植物,園區也保有眾多金門原生植物,成為野生生物的棲所

 

中心資訊

地址:89142 金門縣金湖鎮太武山10號
信箱:kbg190304@gmail.com
電話:(082)332420

營運角色

館舍遊客服務建置與穩定化
環境教育課程方案規劃與執行
在地夥伴關係建立與培力
網路生態館資料累積與經營

合作夥伴

農委會林務局
台北植物園
屏東科技大學
中華自然資源保育協會
金門縣野鳥協會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
(陸續登載中)

委託單位

金門林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