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放電的暑假,也是老師充電的時候。七月中下旬,我們跟著環保署的腳步,與資源循環議題種子教師們一起走訪數個經典案例。我們造訪了:
- 【玩艸植造】認識蒲草吸管的友善與資源循環價值。
- 【傑作陶藝】看見陶瓷再生技術的研發有望減少源頭資源開採的需求。
- 【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保留過去廠房的歲月痕跡並透過舊物陳列讓參訪者更深入了解鶯歌陶瓷產業的過去與未來。
- 【Sustainable Material Library 永續材質圖書館】了解作為媒材平台如何拉近生產端、設計端與消費需求端的距離共同為環境永續而努力。
- 【梨理人農村工作室】藉由學生計畫意識到高接梨產業的廢棄梨梗問題,進而投入並持續落實友善環境的行動。
- 【七逃藝術與茶布屋】連結生命經驗後調整步伐朝向兼具個人健康與生活美學的方式讓資源持續轉動。
- 【官田烏金 Guantian Black Gold 】則結合產官學的力量,成功將堆積如山的廢棄「菱角殼」炭化成符合國際規範的「菱殼炭」材料並能廣泛應用在生活美學中。
究竟,這些產業案例如何將生活中面臨的問題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邀請您進一步了解。
【宜蘭冬山】:玩艸植造
天氣炎熱,來杯冰涼的飲料就是令人爽快!但在各國限塑政策壓力下,如何兼顧便利性或是優雅飲用的需求,是否有更天然的材質能夠取代無法分解的塑膠吸管?玩艸植造團隊看見環境問題與市場需求,認為在不挑戰人性、沒有道德綁架與順應使用習慣的綜合考量中,讓具循環概念的新型態吸管回歸最純粹的功能,如此才能助於有效普及,因而在眾多的中空植物中尋求適合材質。團隊發現過去台灣社會多用於編織的蒲草,具有適合做為吸管的特性,加上可如一般落葉自然分解,從而投入推廣全植物的蒲草吸管。
透過契作,生產可信賴的原物料,使用者「吸起來」無負擔,同時也讓廢耕田地持續保持生產力,並用合理採購價創造工作機會,也透過長期觀察蒲草田的生態,發現田區提供動物優良的棲地,包含稀有的食蟹獴、麝香貓都是座上賓。玩艸植造創造的良善供需與商業模式,不僅獲得2021環保署循環經濟績優企業新創組二星獎肯定外,目前也持續在世界各國中嶄露頭角。下次要「吸」時,不妨試試這個環境解方-蒲草吸管吧!
【新北鶯歌】:傑作陶藝、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
台灣陶瓷產業發展成熟,陶瓷相關用品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因現今台灣本土陶瓷原料稀少,目前多從國外進口,光是獲取原料就乘載許多碳排放量。傑作陶藝團隊於2020年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合作,投入陶瓷廢料再生研究,將耐火棚板、石英磚、壁磚、陶器、瓷器等五種陶瓷類廢料基於個別材質特性進行產品設計研創,例如耐火棚板廢料,因耐高溫,可利用於直接以瓦斯爐加熱的水壺,還可釋放遠紅外線;瓷器素燒失敗的廢棄品因低吸水率與高抗折強度,為陶瓷廢料再生材料中最具有經濟效益,再生瓷天燈杯就是以這類廢料去開發。
儘管目前舊料的處理成本較新料高,市場也有待概念推廣與普及,但相信未來在技術提升、成本降低與不同審美與價值觀的交互作用下,再生瓷可以更廣泛被接受並運用在我們生活之中。偷偷說~傑作陶藝不僅有再生瓷技術,部分製品還融入AR技術,可看見台灣藍鵲飛起來,不免驚呼實在粉厲害!
在鶯歌的另一個場域中,我們來到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傳承家族近百年來的工藝與使命,年輕一代成立「新旺集瓷」品牌,為陶瓷設計與作品投注新元素;而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的成立,完整保留過去工廠空間與生產機具的場景,讓早期鶯歌街上製陶產業的興盛,與新旺阿公家族四代間的轉折與創新等歷程,皆栩栩如生地展現,包括:改變一般陶瓷產業不對外開放的封閉環境,透過工廠觀光化,讓民眾有機會親近產業,看見傳統產業在眾多的刻板印象中求新求變的企圖與努力。
據說,下方照片中這台古早車碗機多半是女性操作,因為在早期製陶過程中這是最輕巧的工作,其餘耗費體力的工作都是由男性擔任。而這個講師口中最輕巧的工作,真正操作起來,耳中不斷響起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啊!(隔行如隔山,對於職人只有無限Respect?)
(順便工商:想要近距離直擊陶瓷工藝現場? 可鎖定鶯歌廠家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舉辦8/26-8/28鶯歌場地開放日,機會難得,錯過可惜https://reurl.cc/dWxKk6 )。
【台中】:永續材質圖書館、梨理人農村工作室
在過去,一樣新產品的創新研發,多依賴設計師的想像,一旦選用的材質與想像有所出入,不僅耗時耗力,有時還可能造成環境問題。而在講求資源循環或循環經濟的現在,追求生產效率已不是最高準則,如何將產品融入友善環境與永續概念,是現今企業無不想方設法努力達到的效益目標。而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基於對塑膠的專業,持續投入技術研發的能量外,因為看見產品開發設計與生產製造端的落差,因此在2020年成立永續材質圖書館,收羅展示國內外各式具有低危害性、省能資源、易回收等特性的永續材質樣品,類別涵蓋如塑膠、纖維、天然等共七大類,期望拉近設計端、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供需距離。
除了仔細介紹各類重要的材質收藏外,館方也透過實物的展示,分享各式海洋廢棄物可能的「來龍去脈」。你能想像右下方照片所展示的這個看似普通的束口背包,所有的部件都是由海廢材料再製而成的嗎?館方提供可預約導覽的服務,亦會定期變換主題展。有時間的話,走一趟永續材質圖書館吧!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日常,可能來自許多的不平凡。
隨後我們來到了后里,這兒一顆顆味美香甜的高接梨,皆經果農的細心呵護。而透過在果園的嫁接體驗,了解到要讓一個得來不易的花苞成功開花結果,除了天時地利,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來支持繁複的照護工序。因為嫁接後20天如果沒有成功授粉著果,一切就得再重來。但也伴隨這些照護工序,高接梨產業帶來的農業廢棄物造成環境的負擔。
當初梨理人農村工作室是透過水保局洄游計畫來到后里仁里社區,看見採收後的廢棄梨梗、鐵絲、包袋因就地焚燒造成環境汙染時,思索如何幫助社區反轉、脫離煙害。團隊透過分類農棄物,將可用的鐵絲重複利用,包覆用的土色牛皮紙袋拿來做再生紙,而大小不一的梨梗枝,經過切割、鑽孔工序後,成為商品「梨煙筆」創造收益,並從獲利中編列社區回饋金、培訓在地居民製作梨煙筆,期許帶領農村脫離煙害陰霾。目前梨理人除了製作梨廢棄物的再生商品外,也積極觸及其他水果產業如龍眼木、葡萄、水蜜桃產業,希望讓其他果樹木的廢棄物也有循環再生的可能。梨理人也自許能夠作為串連地方的角色,期待透過與更多梨園的合作,邀請農主進行梨園導覽和現身說法,讓參與者能更深入了解梨產業生態並珍惜梨果的得來不易。
【台南】:七逃藝術、官田烏金
七逃藝術Chito Art推廣「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並致力於廢料再生的創新,使用的材料包含舊衣剩布、NG水泥袋等,將資源循環融入在美麗兼具實用的文創品中。講師分享經驗提到:過去接觸帆布、旗幟的再生時,秉持「不能把垃圾做得像垃圾」的精神,每塊材料都細心清洗、熨燙,卻因此長期接觸染劑、塑料等類型的環境賀爾蒙以至於影響個人健康,後續重新調整創作的方向,除了兼顧環境永續並更注重身體健康,也藉此呼籲資源循環的同時也要注意材質安全。透過工作坊形式,講師不僅帶領參與種子教師盤點校內或日常的閒置資源,進行循環再利用的思考,也結合蜂蠟布的製作教學,再次傳達減塑的友善環境概念。
而大家較熟悉的官田為台灣重要的菱角產地,過去曾因廢棄菱角殼而產生大量垃圾,也因焚燒造成空汙和碳排問題而苦惱。官田烏金團隊集結產官學以及社區的力量,投入研發高效節能的製炭設備。這個不簡單爐灶,不僅在40分鐘內可以將菱角殼炭化,在千度的高溫燃燒下,外桶摸起來一點都不燙手。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生物炭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要達到永續,團隊積極賦予菱角殼新的價值和開發應用,也因為創造工作機會和帶動樂齡活化,在社區產生善的循環。在這兒的菱炭森活工場宛如一個化學實驗室,工作團隊透過不同測試反應,將菱殼炭的各種優點直接呈現在大家眼中。例如將經過攝氏一千度高溫淬鍊、完全炭化的菱殼炭放入含有弱酸的甲基橙(酸鹼指示劑)水中,經過化學反應,水色從原先的橘色(如左瓶)變成透明(如右瓶),顯示菱殼炭相較其他生物炭更能有效酸鹼中和、淨化水質呢!至於還有什麼好玩的體驗?讓我們賣個關子,歡迎呼朋引伴、揪團預約一起去發現!
氣候變遷與資源稀缺是目前世界各國皆需面對的議題,透過6場次的實體觀摩學習,無論是以企業角度融入綠色設計和改變製程的再生案例,或是為了解決產業困境而生的運營與創新發現,資源循環的推動已是勢在必行。然而,如何讓資源持續轉動、永續使用,除了有賴科技進步、技術提昇和政策因應外,也需要你我每一個人的支持與參與。期盼此次參與的老師們都能收穫滿滿,將吸收到的資訊與概念帶回學校中,讓資源循環的種子於校園中紮根茁壯。也歡迎對資源循環主題或是場域活動有興趣的你,持續關注與支持這些落實資源循環的企業與單位。
?了解更多
傑作陶藝 http://www.excera.com.tw/zh-TW/index/
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 https://www.shuspottery.com/
永續材質圖書館 https://sml.pidc.org.tw/index_tw.php
梨理人農村工作室 https://www.ririren.com.tw/
茶布屋來七逃C.E.School循環經濟學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19789721756469/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