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們開始關注北海岸一種「小青蛙」,一種幾十年前,可能台灣很多低地水田、埤塘等濕地看得見蹤影的「小青蛙」,但曾幾何時,牠慢慢消失在這些多數人生活周邊的環境。牠是「台北赤蛙」,一種跟五十元硬幣差不多大的青蛙。
繁殖期停棲睡蓮葉上的台北赤蛙
總目標:讓每個時刻的蛙蛙,都有一個家
給牠一個家,或是給牠一個可以完成生命週期的環境,是我們想做的事。但一片水面開闊的淺水埤塘,是否就適合這種小小的青蛙?我們想,答案可能是:不只!早期文獻顯示,這種小青蛙春夏天時,會群聚池塘求偶;但入秋過後,池塘池畔卻少見這種小青蛙?這又是為何?近年多了很多民間生態觀察紀錄,發現在秋冬時期,台北赤蛙會移往高草及草生環境,且距離最近的埤塘、濕地可能多達數百公尺,這也難怪多數時候,人力有限的生態調查集中在濕地環境時,常常忽略了牠的存在。也因此,我們的策略是「提供台北赤蛙一個好的繁育棲地及一個好的度冬棲地」。
蛙生問題一:「有埤塘水域,就可以給台北赤蛙一個的繁育棲地了?」
在很多好朋友與在地鄉親的協助下,大家彼此分工,有夥伴關注主棲地品質維持,有的透過相關政策給予支持,我們則開始了一些棲地優化、擴大及廊道串連的工作,而我們首先碰到的問題便是:「有埤塘水域,就可以給台北赤蛙一個的繁育棲地了嗎?」
一塊位於石門台北赤蛙主要族群棲地下游的水田,休耕、蓄水、翻犁申請補貼,是這塊田原本的管理方式,其中福壽螺豪不客氣地享用嫩芽大餐,讓這塊淺水水田水域中幾乎沒有挺水植物(小註記:是指生長在淺水區、根莖長在底泥中,莖、葉挺出水面,具有發達的通氣組織,如荷花。);而失去遮蔽保護的蛙蛙卵,無疑成了放養的鯉魚、慈鯛(吳郭魚)免費加菜,雙重夾擊下,幾年來台北赤蛙都只在水田一旁的溝渠「只聞溝中叫,不見池中戲」。
水面開闊到讓人誤以為是常常翻犁的水田
改變ING
經過一年的磨合與交流,今年地主開始與我們一起嘗試改變現況,調整水池樣態與管理方式,我們試著幫地主介接國內各種農糧政策,除了生產環境維護(原休耕補貼)外,也邀請「菱角」來尬一角。
為了保有地主原有的「收入」,也讓前後工作量是地主可接受的差異範圍內,我們挑選了《對地綠色環境給付》重點發展作物中的菱角,並擬定計畫:
- 搭配生產環境維護面積與兩期作間的搭配試算,協助地主在田區種植菱角。
- 移出福壽螺、鯉魚與吳郭魚等會啃食植生、吞食蛙類卵粒的生物。
- 因為開始有了農作栽植,不再受限於田埂植生過高、蓄水區位界線等休耕補貼的查驗稽核項目。
- 讓臨溝側田埂刈草頻度可以降低,甚至允許岸緣的李氏禾(小註記:禾本科雜草)可以適度延伸到田區,連通溝渠與田區。
雖然菱角粗放栽植收成不若精緻化管理高,但也可提供地主額外「收穫」,也期望這些工作可以提供蛙類躲避、停憩,以及小型蛙類潛在食物「小型昆蟲」進駐的環境樣態,營造出適宜的繁育棲地。
拉著地主一起種植菱角
定植一個半月的菱角田
蛙生問題二:「哪裡過冬去?」
除了針對水域環境的兩棲類棲地優化外,還需要解決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如何串聯濕地環境外,台北赤蛙度冬棲地所需的草生環境?」在石門當地,一類地主因人力短缺沒有利用草地,使其大多自然演替成次生林;另一類地主則不希望土地變成森林,而使用除草劑抑制植生,這些都是要突破的問題,但這又是後話了。
(請持續關注「生態保全型農產的誕生」相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