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的宜蘭,相較於臺北看似沒那麼發達,卻保留許多自然或半自然的生產環境,成為許多都市人放鬆的首選。事實上第一級產業對於臺灣而言,不論在經濟或戰略來說都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透過參與,與土地的連結更鮮明
因此為了提升國人的了解與重視,宜蘭縣政府每年都會舉辦以農業為主的綠色博覽會,與往年展覽不同,今年為了響應兼顧保育與生產的「里山倡議」趨勢,其中一個展區便取作「里山生活家」,由人禾基金會一起協助。
「里山倡議」對多數人而言仍是陌生的名詞,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尋求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宣導,里山原先是指日本在不破壞自然下永續利用的生活模式,直到日本於2010年聯合國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上提出,主要保全對象為人們用來生產糧食、建材及生活用品等的半自然環境,這類半自然環境我們稱為「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人們從半自然的生產地景中取得糧食資源
許多調查與研究顯示「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能提共各種生物生存利用,其中不乏高階掠食者如黑鳶、耳熟能詳的石虎、蘭嶼水芋田的鱸鰻、茭白筍田的唐水蛇,這些生物於各種多樣的環境中建立起各自獨特的生態系。
事實上除了上述的大型動物之外,在沒有化學藥劑與外來種的年代時,臺灣的水田隨處可見許多小型動物,如牛屎鯽、泥鰍、米蝦、蜆蚌及田螺,是許多中老一輩過去的回憶,可惜隨著化學藥劑成為主流以及外來種氾濫之後,這些生物也真的成為回憶了。
因為食物或環境良好,花嘴鴨默默溜進展區
因此為了維持生物多樣性,里山倡議宣導不使用農藥、除草劑的友善耕作以保全田間生物,這時或許會有人納悶,不用農藥與除草劑,我們該拿害蟲雜草怎麼辦?
其實在這群生物背後,有個簡單易懂的食物鏈,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輕鬆抑制田間的害蟲雜草。以電視電影常常出現吃人大蜘蛛來說,媒體再三渲染大家對蜘蛛的恐懼,卻不外乎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蜘蛛是昆蟲中的高階掠食者,牠們能有效控制農田及菜園中的害蟲。
以螞蟻或蒼蠅等為主食的藍翠蛛,蠅虎也是田間常見且靈巧的小動物
因此里山倡議提醒人們與生物合作,不使用除草劑改以除草機,保留田間、田畦旁的多種植披,或是種植低矮耐踐踏的植物在田埂上,就能提供各種蜘蛛、瓢蟲居住,牠們能將農田間的害蟲數量控制在穩定的平衡,農夫就能減少使用農藥,可謂節省藥劑成本與噴灑勞力的田間好幫手,更能減少農藥殘留檢驗的成本,以及消費者端的擔憂。此外,以私人恩怨來說,這群可愛小怪物們肯定能給害蟲帶來24小時的噩夢(笑)。
農夫救星-六條瓢蟲
除了雜草之外,還能種植蜜源植物來吸引特殊昆蟲,以馬利筋來說會吸引一種食性針對夾竹桃科植物的夾竹桃蚜,由於食性所限,夾竹桃蚜不會危害田間作物,反而讓田裡的瓢蟲食物更加充沛,達到抑制害蟲的效果。
馬利筋能夠吸引食性專一的蚜蟲,而蚜蟲引來食性相對廣泛的瓢蟲
除了能吸引特定昆蟲的植物外,當然也有能驅除害蟲的植物如辣椒、九層塔及萬壽菊等,一般稱為忌避植物或忌避作物。
不只是人,連害蟲都怕辣椒
當然總是有些害蟲是不怕異味的,但別忘了,許多害蟲對於食物具有專一性,利用這特性,只要在一定範圍內種植多種不同作物,且適度的混雜在一起,害蟲們就會因為食物不足而無法爆發。
芋頭與福山萵苣的間作有效減少害蟲數量
害蟲的問題有小怪物們和忌避植物代勞後,空出的時間就能把大把的稻稈鋪在田畦上,穿插在作物的秧苗間,讓那些蓄勢待發的雜草及牠們的種子暫時不見天日,同時避免土壤被雨水沖刷、被烈日曬乾;等到雜草們終於熬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時,當初的秧苗也已經高壯到能好好生長。
稻稈延遲雜草生長時間,而玉米把握機會快速生長
我們知道田畦上的雜草能用稻稈抑制,但是水田中的雜草又怎麼辦呢?
這邊就要先了解,浮萍那類的水生植物在高度上就差了水稻一截,不在顧慮範圍內,而水田中影響水稻的雜草多半是陸生植物,需要露出水面的土壤才能萌發,因此只要有部份淤泥露出水面,雜草就能從那邊開始生長。
一旦雜草的頭冒出來後,就該挲草了,挲草是趁雜草剛長出來時,用手成爪在田內將他們收集起來,再塞到淤泥的深處,不見光日又被淤泥淹沒的雜草很快就會成為天然綠肥,除草與施肥一舉兩得,是早期累積的里山智慧。
挲草代表著里山智慧的運用
上面的方法都是在為我們的作物提供保護,但有些作物本身的體質就比較強壯,或是適合不同的環境氣候,若是善加利用當然更能減輕負擔,例如菊科萵苣屬的各個種類都帶有苦味,具病蟲害少,生長快速的優點;或是三星鄉多溼低溫且排水良好的土質,獨厚於害蟲少的青蔥,再加上蘭陽平原普遍產稻米,將稻稈鋪在田畦不但能避免土壤流失,更能讓蔥白更長,因此適地適性的種植能讓耕作更加事半功倍。
菊苣的苦味反而有人鍾愛
里山生活家就是在呈現友善農法的可行性,畢竟過去沒有農藥與除草劑時,我們的老祖宗也是依靠代代相傳的經驗克服問題,這種經驗搭配如今愈趨完整的研究或農耕技術,就能發展出新的耕作方式來友善環境。
科技是把雙面刃,而「里山倡議」就是提醒我們該如何運用科技,人類社會以人力獸力為主,順應自然而活過了上千上萬年的時間,其中口耳相傳了許多經驗,以及順應環境利用資源的智慧;如何以科學解析、萃取,再以現代科技搭配運用,正是「里山倡議」所呼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