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丫子下的小小大世界

10 月 1, 2018 2:58 下午
facebook-share
google-share
line-share

分享給朋友

如果講到「淺山生態」或「科學調查」,你會想到什麼呢?
會是一群揹著各種調查器材的工作人員,在夜間帶著頭燈,深入黑漆漆的恐怖森林;或是頂著大大的麥克風,在樹叢間收集鳥音嗎?
那如果再加入充滿空靈藝術氣息的「自然創作」,這三組關鍵字放在一起,會出現什麼呢?

其實,這三組關鍵字,可以輕輕鬆鬆地發生在你我的腳邊?!

9/28的南港,雖然下著雨,但在「國家生技發展園區」裡,有一群人的熱血是一整天的綿綿細雨也澆不熄的 !! 他們是正在培訓中的「園區生態志工」,未來將會協助園區的環境教育課程執行與棲地維護管理。

這天,他們就在進行一個集合「淺山生態」、「科學調查」與「自然創作」於一身的環境教育方案。由專業的講師介紹園區環境、認識園區的植物。

原來,遠看形狀都差不多的樹木,其實已經用身高與樹種,偷偷告訴你他們的年資跟人際關係。樹木之間有自成一格的人際關係,有些就是比較孤僻、喜歡走在前面一切自己來;有些則是黏人精,喜歡擠在別人中間左右逢源的港覺~

而更驚奇的,還不只這些高大的樹木們: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在我們的腳下,有許多小傢伙,被我們一眼歸類為「雜草」的類群,他們可也是有不亞於樹木們的故事呢!

在人行道兩旁,是無所不在的吳氏雀稗。細細長長的穗迎風搖曳,雖然會提供昆蟲們許多食物,卻也是令人頭痛的強勢外來種,在低海拔的各處開闊地上佔地為王。

吳氏雀稗與狗尾草

離開了人行道,隨著我們走訪的腳步越來越靠近水池邊,開始出現了其他不同的種類:

現在正值花期,開著氣質小白花、形狀優雅的帚馬蘭,原來不是院區種植的景觀植物?!雖然叫做「蘭」,但其實是菊科的植物,具有冠毛的種子搭上微風專車,就成了低海拔河床開闊地上不請自來的優雅身影。

如果再靠近水邊一些,會看到一根根長劍般的葉子筆直伸出水面:他們是莎草科的水毛花,在水田、池塘等濕地尤其多,是水田裡面令人頭痛的雜草之一。

咦?發現了有趣的豆莢:他居然不是「剝開」的,而是一節節從中「斷裂」,露出種子。這種豆科植物叫做「敏感合萌」,他的葉子跟含羞草一樣,碰觸時會垂閉呢!原本作為綠肥引進,現在也已經是隨處可見的歸化種了。

原來這些平時一眼以「雜草」概之的傢伙們,可是各異其趣。

而如果你在池畔的濕泥地上蹲下,靠近地面的地方,其實是一個超低調、又超豐富的世界:

嫩綠的過長沙,開著小紫花,成片從水面開始往池畔上爬,是水線第一排亮眼的細緻風景。也因為過長沙匍匐蔓生的特性,常被用作生態池、浮島的棲地營造植物。

在池畔往上的碎石步道,小葉大戟就生根在碎石鋪面的石礫間。腋生的花序上頂著一朵極小極小的白花,是可以拿來考驗同伴眼力的道具。

碎石步道旁的泥地上,蓋滿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深綠地毯,是這幾年來流行於友善耕作的蠅翼草。因為個頭矮小、緊貼地面,而且成群之後,就像在地面蓋滿一層綠色地毯,可以抑制其他雜草生長、又不影響田間作業,這幾年成為草生栽培廣泛選用的草種。

你是否也跟我們一樣,發現腳丫旁的小小世界,遠比想像中的廣大呢!

但,這個小小大世界,並非恆久不變。一年生與多年生的草本混雜、伴隨著園區除草的頻度,每一年每一季都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科學調查」的時候來了:志工們使用白繩,圍成一米的草地樣區,記錄下樣區中的草種與分布,並且把裡面的物種,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先別急著說你不會畫畫,來看看當時自稱「不會畫畫」的志工們的成果:

其實,只要真正打開觀察的眼睛,不論筆觸如何,都會充滿自然的美感。
身旁腳丫下,就有一個小小大世界等著我們一起認識、紀錄它的丰采。
Do you join in ?

*這個園區目前尚未對外開放,僅有少數的試辦場次。
如果你對生技園區的環教課程、或者志工培訓有興趣,請留下你的 E-mail,我們會主動聯繫你喔!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