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樂!
12/28划獨木舟至今已經過了一個月,希望大家身體安好之外,
也期待大家對肢體掌握更有技巧與自信,
而獨木舟那天對大家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我們下水的地方位於冬山河上游支流–舊寮溪,有些溪澗山溝從舊寮溪周邊小山流出,小山比如「丸山」挖掘出丸山遺址,這是其中一個證據,支持了過去數千年前,蘭陽平原曾被海洋所淹沒,當時,這些高起的山頭剛好適合人居。(其他證據比如從梅花湖挖出來的沉積物,發現數千年前曾有大量的濱海鹹水植物或藻類。)
現在蘭陽平原是無數次大洪水沖積而成,加上海退使得蘭陽平原露出海面。為了保全河濱居民財產、為了開發新的濱河地帶,水泥岸侷限了河川,影響了河川的輸沙平衡,也讓蘭陽平原停止沖積。
長期來說,沖繩海槽持續張裂,位於末梢的蘭陽平原每年也以非常非常微小的程度下陷中。
了解這一環對於宜蘭縣長遠的國土規劃是重要的,國道5號以東每逢超豪大雨都非常易淹水。
雖然有歷年抽水、墊高與侷限河川的成果,但是不透水的違法農舍一棟一棟蓋起來,
取代了蓄洪滯洪的水田,讓淹水的風險再次增加。
工業革命+綠色革命留下來的觀念雖然隨著時代開始轉變,
工業革命之後,大家對於人工物/自然物的區辨翻轉過來,
認為人工物是偉大發明、自然則是荒野一塊,
也因此較老世代的人,容易養成丟棄人工物的習慣;
時至今日較不一樣了,除了我們開始會區辨人工物/自然物之外,
現代人也比較能理解「濱河植群可以淨化水質、提供氧氣與養分給水生生物」,
老一輩的農民,開始更節制地去使用農藥、除草劑。
如果不像那天那麼驚險匆促,從一條溪流的溪濱人為利用,
我們可以透過感受或聆聽,了解時代觀念與工具轉變,對溪流影響何其大。
( 旁邊就是地方居民的菜園,洪泛肆虐這小小一方地,帶來了肥沃與麻煩、也把難以分解的人工物帶到下游海口。)
(水泥化的護岸,缺乏間隙讓魚蝦蟹鰻躲藏棲息,大水來了也無法提供水中生物多樣的緩衝。有著樹冠的右岸(照片左手邊),樹葉樹皮都可以成為水中生物的食物。)
(人們的生活習慣及其影響,直接下水感受是很好的微服出巡XD)
(水利設施牽動水中生物生活所需,也影響下游河川狀況,它們如何好好平衡調適呢?)
(曾經距離海平面不遠,有聚落在此安生立命的丸山遺址就在眼前)
(這一段因為河口突然限縮,水位上漲且湍急,如果沒有打直很容易卡到,結果翻覆了2艘獨木舟,大家用了身體直接感受河川地形,也萬幸大家身體好好的。)
(笑到最後才是贏家…阿不對,虧大家笑得出來>”<)
最後,很多人在岸上也會藉由看到大家的行舟,了解到這條溪流原來還可以有這樣的運用方式。
我們期待透過這樣的互相撞見,讓彼此了解河川種種、更了解人的活動與需求,及這些需求支持了什麼,然後重新思考我們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怎樣善待我們的溪河環境。(【延伸閱讀】從河說起BLOG)
一般的活動是上午騎鐵馬、中午促膝長談、下午行舟,這樣的了解會更深入,
所以僅透過這些回顧,讓大家更了解活動的安排與岸上看到的景致。
也歡迎大家給我們各種回饋:)
人禾爬旅行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