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來一趟金門綠之旅

8 月 15, 2018 1:16 下午
facebook-share
google-share
line-share

分享給朋友

金門古稱「浯州」,開發歷史悠長,早至元朝即有以「牢盆」煮鹽的生產記載;因為開發與戰爭,一度成為遍地紅土飛砂的不毛之地。今日,金門不僅擁有臺灣第一座以保存戰地文化為目的的國家公園,更在金門縣林務所及島民共同努力下,全島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這樣的成果,歸功於近代持續的造林與撫育政策,我們透過金門綠之旅的課程引領參加者對金門常見植物的外型有基礎的認識,透過歷史事件,更進一步發現植物對金門的環境、生態及文化的深遠影響。邀您來一趟「金門綠之旅」。

在金門走讀解綠

行走在金門的道路間,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筆直的行道樹一路陪伴,美化的景觀讓旅人心曠神怡。而各種眼見的各種植物,到底各金門人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將金門常見的十種樹種分為原生生態、造林防風、軍事防禦等三大功能。其中不同樹種在長年互動下與在地文化產生密切聯結,也成為民俗文化(用的、玩的、欣賞的)的重要一環。

金門常見植物與功能對照表

用線索卡來認識常見的金門植物吧!

 

台灣本島見不到的潺槁樹

就地理位置而言,金門的植群相與大陸的親緣關係較台灣為近。金門常見的原生樟科植物潺槁樹,普遍分布於福建沿海,但在台灣並非原生樹種。

潺槁樹枝條及樹葉外形

潺槁樹具耐陰、耐旱、耐寒、耐鹽、抗風的特質,這樣的特性讓它在金門大武山的岩壁環境中也能生長,是金門常見且重要的原生樹種。

在岩壁中生長的潺槁樹

因為根據藥誌記載,潺槁樹全株各部位均能入藥。藥效包括清熱,消腫,止血止痛、祛風消腫、行氣活血等,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它的各種效性,可謂全株是寶。同時,潺槁樹的葉子也「黃邊鳳蝶」幼蟲的食草,花朵則是各種蝴蝶的蜜源。沒有潺槁樹就沒有「黃邊鳳蝶」,兩種物種之間關係相關密切。

黃邊鳳蝶

而據在地人指出,6-7的結果期,樹上長結著圓圓的漿果。果實由翠綠色點綴著黃色圓斑,到半生不熟的褐色逐漸轉為成熟的黑果。嚐起來酸酸甜甜又帶點苦,也是過往金門人幼時經常取用的野外小點心呢。
潺槁樹開花及果實(照片來源:金門縣林務所)

金門綠油油的重要功臣—木麻黃

木麻黃是金門常見的行道樹

木麻黃是金門最具特色的行道樹及造林樹種,耐乾旱、貧瘠,適應酸性土壤的能力強。行走金門環島北路及玉章路,很難不被這高大筆直樹蔭濃密的樹種吸引。它是在金門有重大貢獻的木麻黃。

木麻黃極適應金門的環境。它全株都是細絲狀的枝條,那綠色線條的組織,是由小枝條與退化成鋸齒狀的葉片一起組合成的,能讓風從空隙間滑過,在強風的海邊環境也能較順利成長。另外,它也是少數具有根瘤的非豆科植物,有助於固定空氣中的氮元素,因此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長。這種特質讓曾經童山濯濯、水土不保的紅土地,慢慢恢復綠意,得以擺脫風沙為患的生活。


木麻黃枝條是由退化為鋸齒狀的葉片組合而成

此外,早期居民甚至撿拾木麻黃的枝條作為燃料,在製作傳統糕點發糕時會用木麻黃的果實蓋上印記的生活痕跡等,這些樹下乘涼、拾木燒材、生活利用,都是早期金門人與木麻黃互動的珍貴記憶。

木麻黃的果實(圖片來源

金門人製作發糕會用木麻黃果實蓋紅印章,屬於民俗文化一環。

防禦戰地的好幫手—龍舌蘭、瓊麻

龍舌蘭原產地於北美洲南部。葉色灰綠,因葉具有尖刺,戰役時期為作為反空降與固守海岸線用途因此移入金門種植,目前在各戰役歷史遺跡中乃可見其蹤跡。

龍舌蘭的葉尖及葉緣均有硬刺

蘭舌蘭全株呈灰綠色

另一種和龍舌蘭長得極像的植物是瓊麻。主要的外觀差異在於葉片呈深綠色,且葉緣光滑無刺。瓊麻在金門數量較少,但因具有豐富纖維,可以製作為繩索、布料,植物形態也如同龍舌蘭一般難以靠近,具有戰地防禦的功能。

瓊麻與龍舌蘭外形相似但葉緣光滑,此為最明顯的辨識特徵

瓊麻外形與龍舌蘭相似但全株呈深綠色

深入了解

除了上述幾種植物,金門還有更多豐富的植物等待你去發現哦。有海濱與山坡地的先驅植物「車桑子」,美麗的原生種樹木「田代氏石斑木」、人和動物都好喜歡的「雀梅藤」,以及配合行道樹及綠美化引入的「大葉桉」等,這些植物不僅讓金門綠意盎然,也提供了金門的野生動物們重要的棲息及覓食環境。

如果您想更進一步認識金門的植物與生活的關係,歡迎您走一趟金門植物園,讓金門植物園的解說員們帶您來一趟精彩的「金門綠之旅」吧~

資料來源
金門林務所 金門植物園
2018.07 金門縣林務所 金門植物園環境教育方案規畫暨人員培力計畫 成果報告

標籤: ,

分類: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