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手把手.修水圳
雙連埤古水圳修復工作假期~啟動!

九月最後的周末,秋風瑟瑟,但雙連埤的山上卻有一群人,捲起袖子、揮汗如雨的修築起一條百年歷史的古水圳。

百年前的雙連埤,大量墾民移入,瓢取湖水灌溉的效率已不及供應廣大的農地,當年雙連埤的大地主,帶著農民深入山區、爬過山丘,終自幾個山頭外的山澗,胼手胝足的開鑿出六公里長的水圳,引水灌溉了雙連埤近五十甲的農地,滋養著雙連埤土地,也維繫山村的社會羈絆,更留下很多適地適性、就地取材的工法與智慧。

雙連埤古水圳是一條沿著等高線開築,一側臨山、一側接谷的環山土溝,水圳至後段時,才在「三汴仔」(顧名思義為主流一分為三的分水汴處)分流陡下灌溉雙連埤上埤、中埤及下埤地區(如下圖),水圳荒廢後,員山鄉公所另以管流取水,在「三汴仔」附近設置簡易自來水水櫃儲水,在地居民則自水櫃拉牽管線汲水,家家戶戶的管線多沿著水圳路線牽引下山,取水型態的改變,改變了汲水方式;也改變了雙連埤地區農地的利用型態。

雙連埤古水圳路線示意圖

蜿蜒山區的古水圳,見證雙連埤百年來的社經變化,但也因山村人力外移、老化而中斷近三十年。近年終在眾人的奔走、串聯下,燃起恢復古水圳的願景,以「修舊如舊」的目標修復古水圳,由在地耆老帶著遠道而來的志工,擇取適宜的工法修繕古水圳,重引雙連埤的生命之水,也傳承在地智識。

修水圳的日常清圳底

水圳年久失修,但大多數渠段「底子好」,幾十年修整水圳建立起的渠型尚在,只是圳底滲漏嚴重,取而代之的是一層厚厚的落葉、殘枝、淤土及圳路兩側林木橫長的根系。清除掉厚重的有機層、斷除橫長的樹根後,最後再以江某削製的「舂器」(音tsing khì,夯槌),敲打夯實水圳圳底、岸壁,重塑防滲的牛踏層,恢復成可通水的狀態。

夥伴們先是刈草清理出在圳路的位置

移除圳底、壁面上的有機物,清出渠型

地被灌木下的水圳挑戰

「清圳底」大概是水圳修復中最簡單的工作吧?因為水圳沿線茂密的冷清草地被下,藏著一個個挑戰,在刈草整理過後,浮現眼前。一處5公尺寬的下邊坡崩塌,崩塌地連同水圳圳頂也都一併帶走。耆老們聚首商討修復方式,決定取台灣莎欏作植生樁,以直、橫交錯方式,一層一層堆疊壓實,將塌陷的地方重建起來,並製作出新的圳頂,並對應著在崩塌地前後的山壁側,削坡內縮調整流路。

耆老們聚首討論下邊坡崩塌修復方式

台灣桫欏交互堆疊,並分層覆土壓實

耆老們特別強調說「新作起來的地方是『虛』(音hi)的;水圳必須走在『實』(音si̍t)的地方」,意指崩塌地重建的地方,孔隙比較多,作為圳頂,提供人行走巡圳可以,但如果讓水圳水流流過,長時間刷蝕,滲漏量會增加,嚴重還容易再產生崩塌,水圳的流路必須對應著向山壁側內縮,避開崩塌地重建的地方。這也難怪,我們在水圳踏查過程中,沿線偶有發現圳路突然內縮的情形,這可能都是在百年的修繕歷史中,曾發生過崩塌,重建過的證據。

圳路內縮山壁、圳頂加寬,防治滲漏與再崩塌

下邊坡修復前後對照

再起「出公工」

三天的古水圳修復工作假期,夥伴們跟著耆老,一起修復了近200公尺的圳路,雖然距離全線修復仍有一段距離,但闊別近三十年的「出公工(tshut kong kang)」,早年農民在年末農閒時,一起上山歲修水圳的過往,再次在雙連埤發生,雖圳水未通,但卻為這百年山村注入一活水,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百年水圳將再次供水,重現耆老口中,早年看著水圳潺潺流水,巡6公里的水路都不會累,那種真正洗滌人心,是灌溉水也是生命之水的能量。

相關連結

活動資訊|「修舊如舊」雙連埤古水圳修復工作假期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9/26(六)~9/28(一);10/13(二)~10/15(四);11/14 日(六)~11/16(一);11/28(六)~11/30(一);12/5(六)~12/8(二)
活動對象:16 歲以上一般社會大眾
活動費用:NT$1000~1800/人(在地居民優惠價半價)
報到地點:宜蘭縣員山鄉雙埤路47-6號
主辦單位: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承辦單位: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協辦單位:林業試驗所福山植物園、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

聯絡資訊

(03)922-1613# 27 薛先生或惠小姐

其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