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金門「踅玲瑯」之美食名產篇

5 月 2, 2019 1:57 下午
facebook-share
google-share
line-share

分享給朋友

天氣由春轉夏、冷暖交替的時節來到,便是金門人口中的「霧季」。濃霧升起時一片白茫茫,伸手不見五指;此時造訪金門很有機會因為飛機與交通船暫停服務而被「天留我不留」呢!但既來之則安之,愁眉苦臉不能趕走迷霧,不如繼續在金門「踅玲瑯」(se̍h-lin-long,閩南語的繞圈圈、晃來晃去的意思)」吧!

霧季金門的交通常受影響,請多點耐心、寬心與包容心

講到金門的美食名產,口水都快忍不住滴落(擦擦嘴),但喜歡吃只是基本,懂吃是進階班,食物背後的故事能說上兩句才算高手!就讓我們來認識幾樣在地的特色小吃吧!

滿室撲鼻土豆香-貢糖

金門的特色伴手禮,很多人第一個想到「貢糖」。甜而不膩的口味,帶著濃郁的土豆(花生)香氣,相傳是古代中國閩南地區進貢給皇帝的甜品,因而得名。另一說是製作貢糖要用木槌將花生搥打、敲碎後混合麥芽糖,再經過繁複手續後製成;而搥打的閩南語音近「貢」而得名。

香氣迷人的貢糖,搭杯茶很速配

金門的土主要由磚紅色、黃棕色土壤與裸露的花岡片麻岩層組成,整體而言並不肥沃,卻是雜糧與花生適合生長的環境。而金門的貢糖製作技術是從廈門傳入,經過推陳出新,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甜品。如果你追求傳統,可以試試「花生酥」;喜歡外Q內嫩口感可以試試「豬腳貢糖」;愛好香氣的必嘗「竹葉貢糖」;而偏好新口味的遊客,也可以試試蒜味、黑芝麻、鮪魚、肉鬆…等創新口味。

金門的土壤因化育的條件因素,普遍都不肥沃

順便介紹金門人清明節必吃的──「七餅」(即潤餅)。有些人在潤餅皮內放入貢糖或花生荖後壓碎捲起食用,口感甜蜜帶點酥鬆,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喔!


金門的美食七餅,內餡甜蜜適合愛吃甜的螞蟻一族(引自:留在金門忘了飛

門庭麵粉味飄搖-麵線

當太陽探出雲層時,光線舒服的洒落地面,拿出家中的棉被枕頭曬日光浴可能是你我都有的經驗。但在金門,廣場上的衣架格柵更常看到的是「日曬麵線」──那隨著風輕晃的米白色線條,帶著些撲鼻的麵粉香,是很有特色的風景。

金門利用日光與風力來乾燥麵線

金門的麵線產業歷史悠久,至今仍有多家製麵廠隱身於巷弄中。麵線主要的原料為水與小麥碾製的麵粉,成分相當單純。據說金門麵線的特色,在製麵技巧上注重「接、掛、甩、搧」的步驟,製作過程不添加鹽,加上多數仍用「風乾」與「日曬」來乾燥,因此口感扎實又不鹹。

除了長條的麵條,亦有代表祝福的麵線盤(拍攝於瓊林)

小麥是喜歡潮濕但不能水浸的作物,金門適合於11月中旬至12月左右播種,經過135-145天的生長後,五月走在金門鄉間很有機會看到結實飽滿而垂頭待收的小麥。講到這,你可能跟我一樣,以為金門為了做麵線而廣植小麥?那誤會可大了!聽說在地的小麥栽種,主要是提供製作高粱酒酒麴的原料。有沒有商家是利用在地的麵粉來做麵呢?期待未來有機會找到金門麵粉+金門水+金門風與光的「純金門麵線」呀!

麥穗成熟垂頭時一片金黃,相當美麗

串串肥美水中養-海蚵

濕涼的霧迎面來,好想吃點熱的暖暖身子。咦?「海蚵麵線」燒燒來一碗很不錯是吧!老闆來一碗!順便來一份「蚵嗲」嘗鮮吧!


海蚵麵線是金門很具特色的一道小吃

金門四面環海,除了陸地的「田」之外,有些人會往海邊去,巡海裡的「蚵田」。海蚵就是俗稱的「牡蠣」,屬於雙殼綱的生物,其殼能附著於其他物體上。牠們會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有些蚵農說:「蚵肥不肥要看水質」是有其道理的呢!

剝蚵時,有時會巧遇寄宿其中的豆蟹

金門養殖海蚵的歷史據聞已有三、四百年之久,相傳明朝時在古寧頭地區的沿海已有「石條」養殖的紀錄,其是將長約100公分、寬20-30公分、厚度5公分左右的石條斜插於蚵田,讓蚵苗附著生長。另外還有以竹條或塑膠條來養殖的「插篊式養殖法」、臺灣西部沿海常見的「平掛式養殖法」與漂浮海上的「深水垂下式養殖法」。每年四月與八月左右,是金門時蚵的盛產季,這個時節到金門看海時,如果巧遇「巡田」的蚵農阿姨們,別忘了寒暄兩句,感謝她們的辛勞喔!

蚵農經過防禦用的軌條砦,順應漲退潮而辛苦工作(鄭宇婷攝)

或許因為金門氣候與風土與臺灣本島大不同(鄰近中國華南地區),除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更能從小島島民的日常中體會到生活必須取自於山海的智慧。講到金門好吃好玩的,真是三言兩語說不盡,這次先談到這,下回…就來聊聊金門因為「駐軍」造就而成的明星特產吧!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