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誌】龍潭湖走一回巧遇了誰?

10 月 31, 2018 12:00 上午
facebook-share
google-share
line-share

分享給朋友

記得前些日子,我們介紹過龍潭湖嗎?

喚醒記憶:【地方誌】山腳的一池清幽:龍潭湖

龍潭湖古稱「大陂」,意指很大的陂塘,這裡的水來自哪裡呢?在地耆老說:「湖水喔….龍潭湖沒有源頭啦!水是從地下自己冒出來,你到龍潭街(註:三皇路及龍泉路一帶)旁邊的水池、圳溝,有沒有看見水里的氣泡?那就是湧泉水……」;翻閱地質水文調查報告也發現,龍潭村周邊剛好位於沖積扇的扇端,是宜蘭平原「湧泉帶」的範圍。


有山有水有草地,這麼好的環境誰住在這?

此外,現地觀察發現,湖濱的山區至少有2~3處沖蝕溝,其中一條正是現今「鯝魚生態園區」的供水道,顯示雨水也順勢而下進入湖中。拼湊各種線索,龍潭湖的湖水可能來自湖旁的米曲瑤山、牛寮埔山山區的雨水,以及豐沛的地下水(含自然湧出的湧泉水)。這或許也是龍潭湖湖水終年不絕,能穩定供應給周邊田園、魚塘使用的原因。

這樣水源穩定、又深又廣的湖泊(註:近年工程測繪結果,平均深度約為5公尺),在風景區「禁止釣魚、採集與破壞」等規範之下,繞著龍潭湖走一圈,很輕鬆就能跟許多生物巧遇呢!我們就先介紹幾種「保證班」的生物,讓你先睹為快!

 

孤獨釣客-夜鷺

鷺科鳥類,閩南語為「暗光鳥」,是臺灣普遍可見的鳥類。牠們的眼睛虹膜是紅色的,有著黑色的嘴喙,成體的頭上還有2~3根細長的白羽毛,是龍潭湖非常常見的住客。


夜鷺是龍潭湖合法的釣客,喜歡孤獨的守候

夜鷺亞成鳥羽色大不同

哪裡見得到牠們呢?走到「大碗公溜滑梯」旁的親水步道,那裡有幾株穗花棋盤腳,夜鷺們經常在那守著,就像釣魚翁等待獵物上門。幸運的話,能見到牠們的「進食秀」喔!

 

湖裡有雞-紅冠水雞

曾聽過小朋友大喊:「有小雞!黑色的小雞!」,原來是老一輩口中的「田雞仔」。屬於秧雞科的牠們全身灰黑色,嘴喙先端有亮眼的黃色,嘴喙中後段到額頭(額板)為紅色的,因此得到「紅冠水雞」之名。

雌雄外型雷同的紅冠水雞,紅色的額板是特色!

和夜鷺很不同,牠們生性警覺,人類靠近時會用高超的泳技,迅速離開。龍潭湖湖畔的水生植物、青草與昆蟲,是牠們享用的大餐!仔細觀察,說不定能看見鳥爸爸、鳥媽媽、鳥哥哥姐姐幫忙育雛的行為呢!

只看水上的不過癮?那再介紹幾種湖裡的住客給你認識!

 

社區寶貝-圓吻鯝

閩南語又稱「梗仔」,其嘴巴位置偏下,加上下頜(下巴)前緣的角質層發達,有點神似沒戴假牙的阿嬤,又被戲稱「阿嬤魚」。是鯉科的純淡水魚類,在中國及臺灣的河川、湖泊都有天然分布。但累積多年的調查發現,臺灣目前僅在北部與宜蘭有普遍分布,其他地方已不容易見到了。

龍潭湖畔的「鯝魚生態園區」是認識圓吻鯝的最佳地點


恰好翻上水面的圓吻鯝,讓我們得以一窺外貌

龍潭湖內的圓吻鯝,根據龍潭社區的監測認為數量尚為穩定。每年會有數次集體朝溪溝溯游、產卵的現象;特別在端午節前後,數量龐大相當驚人!為了保護這群貴客不被人類驚擾,社區自發性組成巡守隊保護,真的「就甘心」呀!

 

時代餘暉-麗魚科魚類

龍潭湖過去租賃給民間經營魚類養殖、垂釣等事業,推測這一些常被概稱「吳郭魚」的魚類(如:珍珠石斑、尼羅口孵非鯽),可能是當時養殖時引入的。麗魚科的魚類有些適應力強,在高鹽度、低溶氧或較污濁的水中都能生存,加上不挑嘴的雜食性格,讓牠們在龍潭湖生活得很愜意。


水裡黑黑的身影,是常被統稱為吳郭魚的魚類

 


麗魚科的魚類,是水域調查常見的強勢外來種

聽參與圓吻鯝巡護的社區居民說,曾目擊外來種「吳郭魚」去追逐、獵捕某種仔魚。這些強勢的外來種魚類,是否會影響圓吻鯝等原生魚類的生存呢?還有待未來更多的監測與調查研究。

 

魚蚌共生-高體鰟鮍

又稱「牛屎鯽仔」,體型比較小,身體扁而高(發揮點想像力,有點像菱形呢),是一種純淡水的鯉科魚類。牠們以藻類、浮游生物或水生昆蟲為食物,經常出現在緩慢流動或靜止的水域。


體色美麗的牛屎鯽,也隱身於龍潭湖(引自周銘泰)

牠們有種特殊的行為,在繁殖期時雌魚會伸出細長的產卵管,將卵產在蚌類的內部後,雄魚再上前授精。小魚再從卵孵化後才會離開蚌殼,離開蚌殼時,蚌類的幼苗也會暫時吸附再小魚身上,旅行到遠方。這種關係被稱作「共生」的關係,隨著水域的水泥化逐漸消失中。


走一圈龍潭湖,路程約2.8公里。前段的草地與路樹,是觀察昆蟲、花叢及鳥類的地方,大碗公溜滑梯附近親水步道則可以近距離觀察水域的禽鳥(連人為飼養後跑出來的紅面番鴨也能看見),如果你走進環湖步道中段通往黃帝神宮的親山步道,或許還能巧遇臺灣獼猴、白頭翁、紅嘴黑鵯,以及許多美麗的蝴蝶與昆蟲呢!

龍潭湖的生物寶可夢圖鑑,你蒐集到幾種呢?找個時間,輕鬆地環湖散步一圈,看緣分會讓你巧遇了誰吧!

其他相關文章